语文教育的目标:培养学生的创造力

       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,更不会是记忆力的竞争,而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竞争,是学习能力的竞争,是独立思考的竞争。

        创造力,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。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,是人才和庸才的分水岭。它是知识、智力、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。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,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。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素质。创造力不是一种技术,不能手把手带出来,必须透过自己努力,培养成一种让自己创造力自由发挥的习惯才能产生作用。创造力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,为了明白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,所以它也是学习能力的发动机,也是促进独立思考的原动力。

        语文教育是一种培育孩子梳理自身各项能力的过程,透过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,引起了好奇心形成不断追求答案的求学习惯,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,这不单是语文要多学习,也包括其他方面的学习;透过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,通过语文的表达中对真善美的追求,是一种最有效的培养创造力的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 我们提供指引协助家长培养孩子锻炼创造力,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、主动的、探索型的阅读习惯、写作习惯。我们的定位是“简单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”,我们没有滔滔理论,也不强调孩子海量阅读,但我们强调成果。家长引导孩子进入这个三维的、不断扩大的学习大网,透过参与建设这个大网而将自己移向这个大网的中心。而我们的中心位置不是唯一的,不需要你争我夺,人人都可以借用他人为自己学习的基石。关键在于鼓励、引导孩子找出自己的“痛点”(不理解、不完全明白、或觉得可疑的地方), 根据现代的教育原则,良师、家长、同学就是能够帮助孩子打通他的“痛点”的人,而不是单向的灌输知识,孩子如果失去发掘自己“痛点”的能力,失去打通“痛点”的机会,学习慢慢就会变成机械化甚至僵化,这种学习模式不会成就有创意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 没有产生“痛点”, 打通“痛点”这个过程,学习永远只是旁观,似曾参与而实未投入,学过的东西永远都不知道如何运用。

        我们的课文是完全紧跟部编版教材,这套教材是教育部从2012年启动,到2017年全部完成编写工作,历时五年。编写团队由专业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专家、学科教育专家、优秀教研员和教师等组成,编写团队严格按照研制大纲—编写样章—撰写初稿—修改完善的程序,认真完成编写工作。而且强调实践检验,为检验教材的适宜性,进行试教试用,兼顾东中西部、城市和农村,先后遴选多个省份的300多所学校,随堂听课,与师生当面交流,听取意见,修改完善教材。这套教材也为我们这个全球汉语学习网提供坚实基础。

        按年级我们会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孩子掌握新知识,让孩子在学习中发掘自己不太明白,而想得到更深入的知识,孩子可以在课文上划出这些 “痛点”列为“我的好帮手”(My Vocab) 记录孩子自己的兴趣点。
        “我的好帮手”(My Vocab)就是指孩子对课文内容产生的疑问,或者是生字生词,或者是对该词的用法产生了疑问,我们提供了合理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地提出疑问,并对“我的好帮手”产生归属感,养成习惯去管理自己的“我的好帮手”,鼓励孩子挖掘自己极其敏锐的觉察能力,当别的孩子或者老师回应了他的“我的好帮手”中的疑问,他可以马上投入并与其他孩子一起努力去发掘“我的好帮手”中疑问的真正答案。

        通过交流畅谈,孩子们可以更深入理解语文内涵,例如当被问到“天地人”有几重意思, 孩子就会开始在字面意义外找寻更多答案,如果一群孩子一起去找,又互相交流,孩子就能迅速扩大他对“天地人”的理解。“交流畅谈”,不是无端争论也不是逃避讨论,更不是不能无法有效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。这是要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,也是要具备良好创造力的先决条件。不懂与人沟通,即使累坏了自己都不能有重大突破。

        孩子如果喜欢上以上的活动,对自己去创作表现出更大的自信,培养孩子崇尚自己的独特性,只要有机会,就会主动去想别人未曾想出来的作品。珍惜自己独特新颖构思的能力。但不是为创新而创新,而是心中有想法,而又能够用语文工具去表达出来。也透过参与,孩子会日渐明白其他孩子的学习对他的贡献,也为了荣誉,他会去仔细阅读,尽力研究而写出自己的心得,成为了对别人学习的贡献,家长要在关键时刻予以鼓励及引导。

        你的孩子会感激你的。